淋巴瘤应用依鲁替尼(Ibruvica)后应注意心律失常的发生
依鲁替尼 (Ibruvica)是一种新的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改善各种B细胞恶性血液病的结果。然而,应用依鲁替尼后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了4倍。最近,有关于依鲁替尼使用者不明原因的室性心律失常(VAs)和心源性猝死的病例报告。然而,在长期随
内分泌治疗对HR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以前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制剂(SERM制剂)和AI类药物,近年来,尽管有了氟维司群的一线选择,临床上,在那些经过AI作为辅助内分泌治疗进展的患者中,我们已经发现不少患者出现了内分泌耐药。在氟维司群还没有上市的时候,临床会选择换一个AI药物作为解救治疗,这样的选择对于真正内分泌耐药的患者,实际疗效非常差。从早期报告的BOLERO-2研究结果可以看到,依西美坦单药组的PFS只有3.2个月,而依西美坦联合依维莫司组的PFS明显延长(3.2个月vs.7.8个月),这说明,联合靶向治疗的手段可以让这类内分泌耐药的患者PFS显著延长,开启了逆转内分泌耐药的时代。
虽然,后续的探索也很多,但真正能够逆转内分泌耐药的新药并不多见。近年来出现的联合CDK4/6抑制剂一、二线治疗均显著延长了内分泌治疗的PFS,前者(一线治疗)延缓了内分泌治疗耐药,后者(二线治疗)是逆转了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新的治疗手段,比如今年ASCO大会报道的HDAC抑制剂或PI3K抑制剂等相关研究,都为我们逆转内分泌耐药提供了参考策略,推动我们真正走进逆转内分泌耐药的时代。
通过对内分泌耐药的病人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发现这类患者中有很多基因的突变,这可能是我们证明内分泌耐药的依据。但是针对这类突变我们如何来选择逆转的策略,现在确实还找不到较多好的手段,比如通过以往的PALOMA-3研究可以看到,针对ESR1突变的病人,AI的治疗效果较差,氟维斯群相对更好。其他一些针对性的治疗还在探索中。
今年ASCO公布的SAFIRTOR研究让我们看到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p4EBP1基因。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看到p4EBP1高表达的患者,接受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的治疗可以获得更长的PFS(p4EBP1高表达vs.低表达:9.3vs.5.8个;p=0.02;图1)。针对mTOR抑制剂,积极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对后续探索逆转内分泌耐药的机制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肿瘤 https://www.kangantu.com/
CDK4/6抑制剂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推荐用药
绝经前Luminal A型 乳腺癌患者 新辅助治疗应该首先选择内分泌治疗。原因如下:第一,从这部分患者预后来看,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预后好,2019年JAMA发表乳腺癌治疗回顾中告诉我们临床分期为I期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5年DFS99%,与其他分子分型乳腺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