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寡转移的常见部位及治疗
吉非替尼(Iressa)联合化疗不能改善进展期肺癌患者的生存
众所周知, 吉非替尼 (Iressa)是肺癌患者的一线用药,而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也因此一些医生曾希望吉非替尼联合化疗的扩展引用能帮助患者远离癌症,即使患者已经出现了吉非替尼耐药。但就吉非替尼本身而言,对之前使用此药物治疗后疾病进展的肺癌患者
非小细胞肺癌寡转移的常见部位及治疗。1. 脑。非小细胞肺癌常见脑转移,约30%~50%患者发生且预后不佳,中位生存约7个月。系统化疗不能充分渗透通过血脑屏障,使得脑转移处理较为棘手。手术切除颅内转移灶能够显着改善生存。手术还能获取病理以确诊颅内转移,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 SRS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方式。辅助 SRS 巩固组具有显着的生存优势。WBRT 长期被作为颅内转移患者的标准疗法,但可能造成神经认知损害,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对于有限的脑转移仅采用 SRS,这一观点目前仍存在争议。
2. 肺。多项前瞻性临床试验评估了SBRT治疗肺部寡转移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SBRT 对肺部寡转移灶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但目前仍缺乏大型回顾性或前瞻性研究评估其在 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效果。对于新近发现的晚期肺癌患者,很难区分同时发生的原发性癌灶和非同时发生的转移灶,如果有条件可采用 PET/CT 联合病理以帮助诊断。2. 肾上腺。肾上腺是包括 非小细胞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好发转移部位。研究显示肾上腺转移灶切除术能够延长孤立肾上腺转移患者的 PFS 和 OS。SBRT 治疗的效果可以媲美手术,除了少数迟发胃肠道毒性反应如胃或小肠溃疡的报道,未见其它严重不良反应。由于单独的肾上腺肿物存在良性腺瘤的可能,因此有必要通过 PET/CT 和 / 或 MRI 进行诊断评估,如条件允许可以通过病理确认。
3. 肝。非小细胞肺癌的肝转移发生率 <5%,多见于鳞癌患者,单独的肝转移灶在鳞癌和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 50% 和 5%。Rusthoven 团队临床试验证实 60 Gy 放射剂量分3次对肝脏寡转移灶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2 年 LC 达到 92%,中位 OS 为 20.5 个月,未出现放疗诱导的肝脏疾病。4. 其他部位。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部位还包括骨、肾、脾、皮肤和淋巴结,这些部位寡转移灶处理的相关研究较少,仅有部分研究评估了骨和皮肤孤立转移灶切除的效果。RT 相关的研究评估了SBRT治疗脊柱转移的效果,但选择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包含了一部分既往接受过治疗的人群,且采用 LC 或缓解作为研究终点,因此参考价值有限。
晚期卵巢癌患者使用奥拉帕尼(Lynparza)治疗效果怎么样?
奥拉帕尼 (也叫奥拉帕利)是一种PARP抑制剂,PARP全称是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参与DNA断链修复。健康细胞内存在多条修复断链DNA的信号通路,单纯抑制PARP对健康细胞的毒性不会太大,但是对于某些肿瘤细胞,由于特定基因突变(比如BRCA突变)会破
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