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恶性前列腺癌试验新发现
诊断乳腺癌的药物可能优于乳房X线检查
多达三分之一的乳腺癌女性接受并不必要的手术,新的乳腺癌诊断方法可以更好地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肿瘤发病率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呈显著上升趋势。自2008年起,前列腺癌已成为泌尿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国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城乡差异较大,特别是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发病年龄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是70-80岁。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稍早,年龄≤55岁的患者占43%。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病程可从无任何痛苦到快速进展转移直至危及生命。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P)的研究人员使用小鼠和人源化前列腺癌(PCa)模型进行研究,他们发现,晚期PCa中有1/3的非折叠蛋白反应被选择性激活。这些适应性反应激活了真核起始因子2-alfa(P-eIF2 alfa)的磷酸化,将整体蛋白质合成水平进行了重置,从而促进了恶性前列腺癌的生长。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使用前列腺癌移植模型和P-eIF2alfa活性抑制剂ISRIB,可以选择性诱发针对恶性转移性PCa的细胞毒性。“大多数能杀死癌细胞的分子也会杀伤正常细胞。”研究人员表示,“但是我们发现ISRIB有一个治疗窗口期:正常细胞蛋白质合成不会受到影响,但是恶性癌细胞没有了它就会死亡。”希望这一发现可以促进ISRIB尽快进入临床试验,治疗晚期恶性前列腺癌患者。
内分泌治疗已成为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几乎所有开始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前列腺癌最终都会发展为激素抵抗。化疗药物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中的获益提示,早期化疗可能使转移性非去势(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预后获得改善。
Erleada(apalutamide)是美国FDA批准的首个治疗去势耐受性、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药物。Erleada通过抑制雄性激素对肿瘤的影响而发挥作用。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最新前列腺癌指南推荐,对经一线治疗进展且表现DNA错配修复基因或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使用派姆单抗(Keytruda,K药)作为后续治疗选择。
本内容为老挝第一药房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老挝第一药房: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索非布韦和达卡他韦治疗丙肝效果优异
索非布韦+达卡他韦联用,治疗丙肝效果优异,副作用小!
晚期恶性前列腺癌试验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