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预测丙肝治愈后的肝硬化改善程度
PD-L1单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
免疫药物Tecentriq与Avastin加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所有PD-L1亚组中显著改善了无进展生存期(PFS)。
最新研究表明,丙型肝炎(HCV)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4周后,患者白蛋白水平的迅速改善能较好地预测晚期肝病患者的长期临床和生化改善。
英国国王学院医院的Chiara Mazzarelli博士在发言中表示:“DAA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临床实践中丙肝的治疗策略。我们知道,丙肝病毒清除……与肝功能的改善和正常化有关。”其研究包括187名HCV伴肝硬化患者,其中包括45名失代偿性肝病患者和13名活动性肝细胞癌患者,患者接受索非布韦+达卡他韦或雷迪帕韦+利巴韦林治疗12周( sofosbuvir + daclatasvir / ledipasvir +ribavirin)。
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93.6%。在没有达到持续病毒学改善(SVR)的6名患者中,3名为Child-Pugh A级,3名患者为B级。其他6名患者死亡或失访。失代偿性肝病患者的SVR率低于Child-Pugh A级患者(86%比95%)。研究人员观察到,在第12周治疗后12周有40%患者MELD评分改善,第24周有45%的患者改善,第48周47%的患者改善。在MELD评分小于14的患者中,在第12周MELD改善发生率为68.1%,第24周77.7%,第48周83.4%。
能预测在第24周或第48周改善的因素为男性、胆红素水平和基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白蛋白水平低于3.5 g/dL且白蛋白–胆红素评分3级与不良事件(如死亡、需要移植、住院、败血症或HCC发展)的风险较高相关(P<0.001)。
Mazzarelli表示:“病毒清除与这些患者的临床和生化改善相关,在较长时间的随访期间这种改善得以维持。治疗4周后白蛋白的快速改善是长期改善的最强预测指标。
丙型肝炎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不及时治疗的话,丙型肝炎感染会损伤肝脏并导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甚至会进一步发展成肝癌,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大多数丙肝病例不需要特殊饮食。然而,不良饮食习惯加上丙型肝炎可导致进一步的肝损伤。超重会导致脂肪肝。超重的人罹患丙型肝炎时,可能导致肝硬化。饮酒是另一个可能增加对肝脏损害的因素,所以建议丙型肝炎患者不要再饮酒或限制饮酒量。此外,丙型肝炎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要减少体内脂肪和控制血糖,健康的饮食就更为重要。健康的饮食可以改善丙肝患者的肝脏健康,减少发生肝硬化的机会。吃得好有利于免疫系统抵御疾病侵袭。
本内容为老挝第一药房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老挝第一药房: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肝细胞癌风险因素——年龄、性别和肝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饮酒和HCV对肝细胞癌发展的影响变大,而男性的影响变小。
白蛋白预测丙肝治愈后的肝硬化改善程度